各辖市、区经信(发)局:
现将《江苏省“十三五”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转发给你们,请各地对照本地产业行业特点,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1月23日
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苏经信运行〔2016〕558号
各设区市经信委,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经信委(局),委各处室(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江苏省“十三五”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9月2日
江苏省“十三五”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
工业设计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它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紧密联系,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因此,工业设计是制造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是江苏“十三五”时期提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是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跃升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手段。为此,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期间江苏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发展工业设计产业作为结构调整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确立了以制造企业为主战场、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构建、中心培育、融合对接、优化服务,推动了全省工业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全省实现工业设计增加值562.4亿元,同比增长17.4%;占比较高的机械、电子、轻工行业工业设计增加值分别增长18.1%、10.1%和17.1%。“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业设计总量年均增长15%左右。
(一)全省工业设计园区和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全省已经形成南京紫东创意园、南京国创园、无锡工业设计园、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武进工业设计园、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南通家纺城、南通崇川科技创业园、淮安工业设计园、大丰东方1号创意产业园、扬州设计瑰谷等10家以工业设计为发展特色、集聚众多工业设计企业的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其中南京国创园、武进工业设计园、太仓工业设计园、大丰东方1号和扬州设计瑰谷5个工业设计园区成为省经信委与相关区政府共同建立的省区共建园区。省经信委还与南京市栖霞区政府合作,在南京紫东创意园设立中国(江苏)工业设计服务中心。省工业设计协会与大丰东方1号创业产业园、上海德稻集团合作,建设了江苏工业设计国际合作平台。这些园区和平台紧紧围绕地方特色,集聚工业设计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已具备产业对接、成果转化、市场交易多种功能,成为推动设计与制造融合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二)制造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十二五”期间,江苏制造企业通过加强设计投入,努力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提升产品设计水平,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成为行业发展的佼佼者。调查显示,全省导入设计创新机制的企业中,有90%改善了企业形象、80%进入了新的市场、70%降低了产品成本、企业利润的40%来自设计。2015年,全省骨干企业工业设计投入增长29.8%、专业工业设计人员数增长12.8%,企业设计创新产品收入增长13.7%。江苏好孩子集团在美、德、日、法等世界各地建有八大设计中心,累计拥有6000多项专利,每年推出500多项新品;南通金太阳集团仅2015年就研发近2000个新花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500多家中小企业转型。截至2015年底,江苏好孩子集团、南通金太阳集团、徐工集团、东方创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称号,全省111家企业获得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称号。
(三)专业设计机构快速成长,工业设计服务逐步向综合化高端化转型。“十二五”期间,一批专业从事工业设计、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设计公司扎根江苏,借助长三角经济发展优势,立足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工业设计产业链,开展全流程设计服务。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在推动设计产品销售的同时,设计公司也得到了快速成长。工业设计服务内容由简单的外观设计,正逐步发展成产业链上下游综合设计服务。设计合作模式由一次性购买,发展为长期合作、共同开发、销售提成、股权投资等多样化方式。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服务模式创新多变,为制造企业提供了综合性设计服务。
(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全省形成助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政府部门积极引导推动。2011年,省经信委与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全省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年,省经信委制定《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示范园区、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2014年,省经信委与省统计局建立省级工业设计统计核算体系。从2012年起,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把工业设计作为扶持的重要方向,重点扶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项目以及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二是通过举办大赛、对接会、设计周等系列活动,营造氛围。2013年,首届江苏省工业设计大赛成功举办。同年,第九届中国工业设计周暨首届江苏工业设计周在南京、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无锡、苏州等地成功举办。2015年,以推动设计供需对接为主题的第二届江苏省工业设计大赛圆满结束,66件作品达成合作意向,31件作品成功签约。“十二五”期间,还举办了多场国际大师走进江苏和设计与制造对接活动。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全省100余所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和高职学院,每年向社会输送万余名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全省举办了多层次的工业设计培训活动,促进工业设计理念交流和知识传播。四是各级工业设计协会通过推进企业交流、对接合作、信息沟通、政策研讨,充分发挥了行业自律作用。
二、“十三五”面临的发展形势和主要问题
(一)面临的发展形势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飞速发展,工业设计面临的要素条件和市场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
从世界情况看,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工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相应发展战略,应对科技发展、产业创新和消费需求的趋势性变化,调整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政策,强化创新引领作用。美国实施先进制造战略计划,德国提出“工业4.0”,英国推出工业2050战略。这些措施在刺激本国工业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带来国际产业竞争格局重大调整。服务于制造业价值链的工业设计,转型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众创、众包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态势日趋明显。
从我国情况看,不断优化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为工业设计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工业设计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多处提及工业设计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工业设计的发展重点和工作任务。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工业经济基础雄厚,为工业设计快速发展增长提供巨大的潜力。
从我省情况来看,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为工业设计快速增长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在政策引导推动下,近年来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加快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相当规模的制造企业通过导入工业设计,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工业设计服务行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业务类型日趋稳定。同时,经过“十二五”期间的积极探索,江苏已经确立了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为全省工业设计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面临困难
虽然“十三五”期间江苏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无论是产业发展规模还是质态,发达国家、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在工业设计领军企业培育、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与江苏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江苏工业设计产业化任务紧迫而艰巨,一是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仍需加强,省内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平台覆盖面和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优化;二是一些工业设计园区特色还不够明显,入驻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园区内部完整的工业设计链尚未形成;三是设计服务行业竞争力亟待提升,缺乏领军型工业设计企业;四是制造企业应用设计的意识仍需加强,一些制造企业习惯于代工模式,设计创新投入明显不足。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和设计产业化导向,积极培育企业主体,积极创新设计服务模式,以设计成果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建成制造强省、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正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2、强化改革引领。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创新制度供给、公平市场准入、改革政府监管模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工业设计理念普及,营造工业设计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有利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3、注重创新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以满足我省产业发展需求为向导,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工业设计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4、加快聚焦重点。以优化整合全产业链、促进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为方向,依照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现状,选择重点领域,突出抓好设计中心、发展平台建设,带动全行业工业设计发展。
5、引导集聚发展。紧密结合我省产业优势,推动工业设计科学布局,构建资源集约、区域集聚、服务集成的产业体系,提升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工业设计对我省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作用显著增强。产业增加值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翻一番,突破1000亿元;建成1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工业设计新产品投产率达40%,工业设计相关专利成为我省专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创新品牌达到100个;引进和培养100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设计领军人才,集聚各类综合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才1万名。
四、发展重点
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总体要求,依托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特征、主体功能规划和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突出发展重点,强化辐射带动,实现多层次联动发展。
(一)区域布局
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地区发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相关要求,根据全省各地区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重点优势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快设计资源转化,建成一批特色工业设计产业基地,构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格局。
苏南地区,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塑造工业设计高端品牌。在南京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在无锡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纺织轻工、新能源汽车设计;在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医疗器械、纺织服装设计;在苏州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医疗器械、纺织轻工、新能源汽车设计;在镇江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机械装备、船舶海工设计。
苏中地区,围绕跨江融合、江海联动目标、发展以智能、节能、绿色为特征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创新要素,形成特色产业设计优势。在南通重点发展船舶海工、家用纺织、五金工具设计;在扬州重点发展机械装备、轻工产品设计;在泰州重点发展船舶海工、家电产品设计。
苏北地区,围绕徐州都市圈建设和沿东陇海线区域发展,推广工业设计理念,带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徐州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家电设计;在连云港重点发展冶金石化装备、港口机械设计;在淮安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纺织产品设计;在盐城重点发展汽车、环保装备、纺织产品设计;在宿迁重点发展轻纺产品设计。
(二)园区和平台建设
围绕现有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和平台,加快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工业设计服务能力。完善园区工业设计上下游产业链,优化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营销物料一体化服务,形成企业设计和制造核心竞争优势。推进成果产业化平台建设,面向区域制造业市场需求,促进特色产业与设计服务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以提供工业设计高端化服务、推进设计成果转化为重点的工业设计集聚区。推进工业设计对外交流,充分发挥各类工业设计重点活动的对话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影响力。
依托各类工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以设计特色品牌打造为重点,新建一批省级工业设计产业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有较高工业设计能力、品牌知名度的综合性工业设计企业,高端嫁接工业设计发展资源。集聚地方工业设计资源,通过产品展示体验、设计人才培训、数字化建模和3D打印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业务开拓,实现工业设计产业与区域发展观念、市场环境、制造企业的对接,打造区域创新设计成果转化平台。
(三)行业发展
坚持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重。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点,促进设计创新与消费趋势的融合,加快消费品行业产品功能、材料、外观创新;注重提升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以提升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喷涂工艺、材料、结构、功能和系统设计为重点,推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注重工业设计理念导入,以推广工业设计系统集成、试验验证、应用转化为重点,提升原材料行业总体设计水平。
围绕江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三五”期间,主要在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家居用品、文体旅游产品、医疗器械、五金工具、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加大设计推广力度,实现重点突破。
纺织服装。鼓励龙头服装企业加快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加大原创设计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依托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建设一批服装、服饰和面料设计中心。着力提升产品创意设计水平,重点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扩大品牌服装设计流行趋势发布活动的影响力,鼓励企业举办各类服装产品额展示招商、咨询服务、信息交流等活动。
家用电器。发展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高安全性的家电产品,加快家电标准化、模块化设计,降低制造成本。改善家电产品人机交互设计,完善产品功能和易用性,优化用户体验。以自主品牌为核心,进行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培育一批知名企业集团。
家居用品。注重在江苏优势、传统特色产品中融入现代设计元素,细分市场、顾客群,提升家具、玩具等家居用品创意设计能力,发展多样化的时尚家居产品。加强产品创意,提高质量品位。提升优势品牌产品影响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或营销中心入驻江苏。推动江苏家具传承创新,提高创意研发水平,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家具品牌。
文体旅游产品。提升陶瓷、丝绸等产品设计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强化品牌设计内涵,推动传统特色工艺产业与现代工业设计的融合发展。加强体育产品品牌建设,开发一批设计水平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和衍生品。围绕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和上下游产业链,引入先进设计理念和设计工艺,打造各具特色的系列旅游产品。
医疗器械。围绕产品的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和人性化要求,发展高性能医学治疗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康复辅助设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设计开发家用智慧健康服务产品。
五金工具。以通用性功能、人机交互、材料、品牌识别度为切入点,开展电动工具的造型、结构、模具、包装设计,推广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设计,提升电动工具操作便捷性、安全性、美观性。从结构与功能出发,围绕操作者使用需求与习惯,优化手动工具、电动工具交互设计,提升工具实用效能。
工程机械。顺应工程机械绿色化、大型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优化液压系统、整机减振降噪设计,提高机构件强度,提升整机可靠性、舒适性和操作协调性,满足施工工艺多样性需求。加快零部件标准化设计,发展工程机械再制造。
轨道交通。发展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设计,围绕功能创新、结构优化、新材料使用、节材节能、外观造型等重点环节,提升整车制造、门系统、售检票系统、驾驶室等设计水平。优化车辆内室的空间设计、安全性设计、内饰件设计,提升驾乘舒适度。
汽车。完善整车设计与开发流程,优化材料设计与制造工艺,推进绿色环保化,改善行车安全性、乘员舒适性和车身轻量化。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汽车智能化、个性化设计。发展新能源汽车设计,提升轻量化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集成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面向现代社会对多媒体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和互联网经济发展要求,推进时尚设计与产业的对接融合。加快培育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数字视听终端等为支撑的现代时尚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
五、重点任务
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围绕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擦去有效措施,突破设计成果产业化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
(一)打造多层次融合发展平台
以建立和完善省区共建示范园区(中心)、省企业共建产业平台、省校共建研究中心为支撑,打造全省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平台,多方位、多层次推进工业设计发展。
完善省区共建示范园区(中心)。依托中国(江苏)工业设计服务中心,建设江苏工业设计创新展示中心和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加快集聚工业设计优质资源,形成设计创新总部;依托江苏工业设计国际合作平台,推进国际资源与江苏制造业对接合作,家快江苏工业设计国际化、高端化;依托南京国创园、武进工业设计园、太仓工业设计园、大丰东方1号和扬州设计瑰谷等5家省区共建工业设计园,完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推进一批工业设计产业化项目。
打造省企共建产业平台。围绕省内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纺织服装、家居用品、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以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为重点,实施省企共建计划,搭建协同式设计创新平台。通过省企共建,建设设计服务平台,形成全流程产品设计创新体系,为产品开发提供开放式服务。
培育省校共建研究中心。与省内工业设计相关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实施省校共建计划,组建工业设计研究中心。依托中心组织工业设计融合发展政策研究,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探索制定工业设计行业标准,逐步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为全省工业设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构建企业设计创新体系
引导设计创新。鼓励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设计创新动力机制和管理机制,发挥工业设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引领作用,以工业设计助推企业发展,构建企业设计创新体系。
推进管理创新。鼓励企业在注重科技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设计创新,提高工业设计在企业产品开发升级、生产、物流、销售等全流程中的地位。通过企业内部流程再造,优化组织架构,成立企业设计中心,争创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实施模式创新。鼓励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合作,通过购买优秀工业设计创意、合作生产加工、专利入股、销售分成等合作方式,实现设计成果产业化,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
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开展概念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研究、设计咨询等业务,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设计创新机制。
(三)推进工业设计交流合作。
打造品牌活动。以推动工作设计合作对接、促进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为中心,继续举办“江苏工业设计周”、“江苏省工业设计大赛”等重点活动,创新组织形式,提高活动效果,塑造活动品牌。
组织对接活动。继续举办“国际设计大师走进江苏制造业”活动,引入国际工业设计资源对接江苏制造企业,提升江苏工业设计的国际化、高端化水平。举办“设计师走进企业”活动,组织工业设计观摩、诊断、对接。鼓励各地区通过政府搭台的形式,引入外部力量,实现与本地区特色产业嫁接,促进设计创新落地生根。
加强对外交流。鼓励跨国公司和境外著名工业设计企业来我省设立设计中心或分支机构。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贸易,不断提高规模、层次和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在国外建立设计中心。推进工业设计省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承接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加强江苏工业设计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工业设计理念,提升工业设计影响力。
(四)提升工业设计服务能力
加强设计服务能力。鼓励设计企业广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等新工具,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实施设计开发。支持各类机构在线实时发布研发设计资源,建立虚拟化产品开发网络和面向全社会的研发设计服务平台,提供工业设计、研发测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开放服务。
壮大设计读物规模。引进一批具有带动力的知名工业设计企业,吸引科技人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办工业设计企业,引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分离研发机构成为独立运营的设计公司,支持设计工作室等各类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产业集聚区、高等院校和设计服务机构设立工业设计企业孵化器,孵化工业设计企业。
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工业设计从单纯的产品设计向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模型制作、样机试用、市场营销、新品开发等现代化设计服务拓展,推动设计产业链的整体提升。完善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设计创新体系,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型设计模式。
六、保障措施
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在政策指导、企业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营造和优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相关政策,对符合政府重点发展方向的工业设计项目予以扶持;企业用于工业设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按照税法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通过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设计企业,按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鼓励的设计服务出口、国家重点鼓励的设计产品出口,按照国家税法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企业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有关政策。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原有土地兴办设计服务,在符合城乡规划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时不变,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的,可按划拨用地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二)优化企业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业设计领导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工业设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探索建立区域工业设计合作组织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工业设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工业设计发展的营商和政务环境,积极推动工业设计领域法制建设。加强对工业设计发展的服务和指导,优先把工业设计纳入全省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范围,减轻工业设计企业负担。支持出资方式灵活多样,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投资服务。探索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产业统计制度及统计指标体系,及时掌握全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状况。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协会的作用,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加快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IQ也提供导入和实施工业设计创新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在知识产权、投融资、税收、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规范,探索建立基于网络化、大数据的工业设计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和设计企业信用评级公示制度。在政府监管基础上,加大行业机构的联合与协同监管机制,使对工业设计创新的产权保护能够突破单一的外观形态,深入到外观与产品功能、原型及使用方式等内容的结合性评定之上,以此维护创新主体的权责与实践积极性,构建更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档案,将侵权、假冒、盗版等违法行为作为重要信息纳入社会征信系统管理。
鼓励企业及个人申请专利和商标、登记著作权,鼓励在产品或包装等相关物品上标注设计企业或设计者名称,鼓励权利人利用知识产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完善工业设计交易市场,鼓励工业设计成果通过市场渠道,合发转让,强化知识产权社会中介服务,形成贯穿于工业设计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探索有利于工业设计人才成长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更多适应工业设计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完善设计人才培育体系,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与工业设计企业进行人才发展需求对接,支持院校与企业联合建设工业设计产业实训基地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开展工业设计人才交流,加快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能力突出、具有高度社会影响力与责任感的工业设计领军人才。
大力引进优秀工业设计人才。加大工业设计领域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海内外工业设计人才和机构来我省从事工业设计业务。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构建以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流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允许工业设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分享创新收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按照规定实施期权、技术入股和股权奖励等形式的激励,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的社会保障和工作生活待遇等问题,为优秀工业设计人才来江苏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