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270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88/2024-0010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常教办〔2024〕75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24-05-08 公开日期:2024-05-09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270号
关于对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270号的答复
常教办〔2024〕75号
郭占涛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设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揭榜挂帅项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一项重大的制度设计和创新,是展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师生技能水平和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是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激励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每年举办在常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参赛规模不断扩大,参赛水平逐年提升,为促进职业院校办学质量提升,推动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行业企业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统筹推进,深度融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是统一思想,高起点谋划大赛组织。积极构建以“市赛为基础、省赛为主体、国赛为示范”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体系,立足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扩大参赛覆盖面,促进更多学生从大赛中受益。在加强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职业院校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率达100%。二是全力以赴,高标准加强大赛研究。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深化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树旗、导航、定标、催化”的重要作用,加强全市职业院校对大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明晰赛项发展方向、竞赛规程和主要任务,切实提高参赛选手的职业素养、理论功底、实操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全面提升竞赛水平,有效突破赛项瓶颈。2024年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获全省技能大赛(中职组)一等奖32个、二等奖57个、三等奖65个,获奖率达72.3%,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三是引导激励,高浓度营造大赛氛围。推动职业院校高度重视,并坚持以技能报国为宗旨,明确技能大赛导向、健全技能大赛机制,不断增强“以赛促改、以赛促教”的正向作用,做到以点带片、以片及面,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导职业院校把握大赛趋势、整合大赛优势、研判大赛形势,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师生积极参与的良好态势,全方位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郁氛围。
  二、改革创新,彰显技能大赛引领示范作用。一是出台支持政策。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赛指南(2023—2027年)》,支持和鼓励职业院校结合产业转型和专业发展实际,引导学校随技能大赛赛项设置方向而“变”,随赛项内容综合化而“转”,优化调整参赛项目;市级层面同步修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推动职业院校主动作为,在全国和省市级技能大赛争创佳绩,给予350万元经费支持。二是试点“揭榜挂帅”制。市教育局出台《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市试点“揭榜挂帅”制全面提高中高职结对融合发展成效工作方案》,充分激发中高职结对高职院校参与积极性和职业学校发展主动性,着力解决职业学校在办学内涵提升、技能大赛以及人才培养成效等方面的关键作用,2023年立项中高职揭榜挂帅项目16项,其中涉及技能人才培养8项。三是深化大赛课程融合。推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果有效转化,将技能大赛成果反哺课堂教学,引导职业院校更加重视“赛课融合”,积极推动赛项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大赛项目融入实训项目、大赛训练融入实训教学,真正实现技能大赛的全覆盖。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会同市教科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等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不断加强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体系、赛项、赛事等客观分析,务实推进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技能大赛“揭榜挂帅”等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一是加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项研究。随着国家和省技能大赛传统项目和新赛项的发展和变化,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加快形成技能教学研究团队,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融入技能教学,着力提升师资水平和综合能力,落实“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新要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适时试点技能大赛“揭榜挂帅”制。围绕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现状和需求,通过“政府张榜、学校揭榜”等多种形式,调动在常职业院校参与技能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对标国家和省新设赛项,鼓励职业院校参加新赛项、研究新技能、产出新成绩,为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万亿之城再出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坚实的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