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市经信委关于做好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53/2017-0008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经信产业〔2017〕224号 发布机构:市经信委
生成日期:2017-07-12 公开日期:2017-07-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转发省经信委《关于做好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根据要求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江苏省部分提出修改意见
市经信委关于做好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
常经信产业〔2017〕224号
各辖市、区经信局(经发局),委各有关处室:

    现将省经信委《关于做好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苏经信产业〔2017〕482号)转发给你们,请按该文要求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工信部公告2012年第31号)的江苏省部分提出修改意见,并于7月31日前报至我委,将电子稿发至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产业政策处 宋士天,电话(传真)85681270,电子邮箱:czjxwcyc@163.com。

    附件:

    1、《关于做好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苏经信产业〔2017〕482号)

    2、《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江苏省部分

2017年7月12日

关于做好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

苏经信产业〔2017〕482号

各设区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公告2012年第31号,以下简称《目录》),在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为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保持与国家相关政策的一致和协调,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修订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产业函〔2017〕276号),要求对《目录》进行修订,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做好《目录》江苏部分的修订工作,使修订后的《目录》能充分反映各地经济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布局优化调整的新要求,请各市组织研究提出修订意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录》修订工作要紧密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统筹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要素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努力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产业合理有序转移、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

    二、各地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省有关重大战略决策和规划文件的同时,加强调研、沟通和论证,确保修订后的《目录》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为便于工作联席,请各市经信和信息化委员会于7月10前将《目录》修订工作的责任处室、工作联席人好联席方式报送至省经信委产业政策处。

    四、请各市抓紧研究提出《目录》增、减或修订条目建议及理由(依据),于8月10日前将修订建议上报省经信委产业政策处,电子稿一并发送至联系人邮箱。》《目录》电子版请在公共邮箱jsxwcycyx@163.com下载,密码82288083。

    联系人:濮阳云,宋连政,联系电话:025-82288029,83392407

    传  真:025-82288029,电子邮箱:2579648930@qq.com

2017年7月7日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

(江苏省部分)

前  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对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有关规划和文件中也多次要求相关部门完善政策措施,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及国家有关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文件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以下简称《转移目录》)。

    制定《转移目录》,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制定《转移目录》,致力于为要素合理流动指明方向,引导东部地区腾出空间发展高端产业,推动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提升产业水平,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需要。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功能分区,并要求在政策上区别对待。为此,工业领域需要根据各区域资源禀赋、开发潜力、环境容量等条件,对产业发展实施分类指导。通过《转移目录》明确各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区(带)和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引导产业流向比较优势更突出的区域,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三是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要。近年来,各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但是,跨区域的产业转移缺乏统筹协调与政策指导,存在盲目转移和无序承接的现象。制定《转移目录》,有助于明确方向,指导区域间错位发展,推动产业转移从无序走向有序。

    《转移目录》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为目标,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产业分工,推动区域合作,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全面构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工业发展体系,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转移目录》着力强调产业转移的引导性、体现区域产业发展的差异性、与现行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是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的行动指南。其引导性主要体现在通过明确各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门类,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分别提出了各省(区、市)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并按照优先发展的次序排列,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各有差异;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各地产业发展定位与“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文件、地方“十二五”相关规划等进行了有效衔接。

    在制定《转移目录》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个结合”的原则,以达到引导性、差异性和一致性的要求。一是坚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地方发展需求相结合。在工业发展导向上,既体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提出的原则和方向,又吸纳了各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二是坚持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相结合。其中各地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既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又充分考虑了各地在矿产资源、交通区位、物流条件、技术人才、土地成本、环境容量、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三是坚持产业分工与区域合作相结合。既着力突出各地区产业特色,又强调产业链的配套衔接,推动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四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使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能够顺利承接和发展,不具备发展潜力的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调整和退出,落后产能无法转移和流动,形成健康、合理、有序地产业转移环境。

    《转移目录》共五章。第一章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确定的四大板块,分别提出了工业发展的总体导向。东北地区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东部地区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中部地区着力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加快承接国际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壮大优势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西部地区着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重点承接东中部转出的相关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第二至第五章,分别是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按照四大板块实施分类指导,《转移目录》既明确了转移的方向,还落实了具体的承接载体。各章首先提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即区域内主要产业带或集聚区,同时指明了各区(带)的发展重点;其次明确了产业转移的方向,按省(区、市)分别提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目录。这是《转移目录》的核心内容,共涉及15个行业。行业顺序按照各省(区、市)优先承接和发展的需求排列,引导地区之间差异化发展。行业条目主要采用了行业概括和产业列举两种表述方式。为了更好地体现地区产业特色,具备某个子行业发展条件的,用行业概括方式表述;只具备行业中一个或多个特色产品发展条件的,用产品列举方式表述。

    《转移目录》中涉及的行业和产业,在办理项目建设手续时应按照现行产业政策的规定执行。

    《转移目录》制定过程中,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和支持,各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和各领域专家学者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转移目录》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意见,得到了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积极肯定。经过认真研究,各方面的修改意见基本得到采纳。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根据产业发展态势以及产业转移工作需要,适时对《转移目录》进行修订调整。

第一章  全国区域工业发展总体导向

    按照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主动功能区战略框架下,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支持依托国内能源和矿产资源和重大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鼓励沿海地区积极承接利用进口资源和技术的重大项目。以产业链为纽带,以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合作的典型示范园区。

    (二)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七省三市。东部地区区位条件优越,面向国际、辐射中西部,是全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重点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原材料工业:推进长三角地区钢铁工业集约发展,加快高端钢铁产业的开发和生产。推进河北和山东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减量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加快建设湛江钢铁精品基地和福建宁德钢铁基地。开发高附加值有色金属新材料,引导铜加工提升装备水平。发挥壮大再生铜、再生铝基地。依托沿海口岸优势,打造镇海、惠州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曹妃甸、古雷、连云港等石化基地,在天津、青岛、秦皇岛、湄洲湾、湛江、茂名、洋浦等地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海临港重化工业。提升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的竞争优势。着力推进高端建材和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加快资源型传统化工产业、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环保装备等产业,建设一批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以上海、南京、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为重点,做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全面提升汽车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做强一批乘用车、大中型客车生产基地。以上海、南通、舟山等为重点,打造世界级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产品产业集群。以天津、青岛、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建设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壮大北京、天津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加快发展卫星导航系统、遥感、飞机总装及零部件制造等产业。消费品工业:积极发展医药产业,做优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食品、造纸等优势传统产业,建设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平台,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向产品研发、设计等环节延伸,加工制造环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纺织业,以提升档次和打造品牌为重点,建设国际纺织及服装设计制造中心,形成一批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和总部基地。壮大海南国际旅游岛特色食品等产业,建设中国—东盟热带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加快北京、石家庄、上海、泰州、杭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壮大一批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创新药物、生物医药、现代中药。以广州、上海临港新城、盐城、宁波、舟山为重点,加快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平板显示、微电子、光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下一代互联网及高端通信设备、半导体照明(LED)、数字视听、信息安全等产业。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研发设计与生产中心,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天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青岛家用电子产品基地、福厦沿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第三章  东部地区

    第一节  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导向

    东部地区要率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推动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要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先行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南地区、江苏东北部地区、浙江西部及南部地区、海峡西岸地区、以日照为中心的山东东南部地区、广东西南部和海南西北部等环北部湾地区,是东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

    十七、江苏沿沪宁线及沿江产业带

    以南京、无锡、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苏州和镇江等沿沪宁线城市为依托,巩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与生产性服务业密级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南京、无锡、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苏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等长江沿线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建设汽车、船舶、轨道交通装备、钢铁、医药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基地、打造基础原材料、船舶制造与现代物流产业带。加快无锡、光明棋牌,光明棋牌下载、镇江等地区纺织工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升级,促进传统纺织产业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

    十八、江苏沿海临港产业带

    以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为依托,培育新型重化工业园区和海洋工业示范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化工等海洋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船舶、石化等现代临港优势产业和新材料、光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

    十九、江苏沿东陇海线路桥港口产业带

    以徐州、连云港为依托,加快发展工程机械、专用汽车、港口物流、食品等特色产业和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形成重型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十、江苏淮宿运河特色产业带

    发挥淮安、宿迁劳动力资源和特色资源优势,加快特钢、盐化工、酿酒、纺织、林木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打造石油机械、轻工、食品、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基地。

    第二节  东部地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江苏省

    一、电子信息

    1.集成电路

    2.通信及网络设备

    3.物联网及云计算产品

    4.计算机、计算机外部设备及零部件

    5.混合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及设备

    6.平板显示器件及关键部位、光电子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电力电子器件、敏感元件及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

    7.医疗电子、金融电子、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电子产品

    8.数字音视频设备及关键零部件

    9.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服务平台及服务类软件

    10.数字内容产品、动漫产品、信息服务类产品

    11.信息安全产品

    二、钢铁

    1.高性能电工钢及模具钢、航空航天/军工/核电等特殊用钢

    2.高性能钢管、高性能型线材、高性能精密合金板带

    3.压水堆核电管、百万千瓦火电锅炉管、耐蚀耐压耐温油井管、耐腐蚀航空管、高耐腐蚀化工管

    4.高档汽车板、船舶板

    三、有色金属

    1.高纯半金属、贵金属、稀散金属深加工及综合利用

    2.纳米硬质合金刀具、大晶粒硬质合金盾构刀具

    3.钛合金材、记忆合金、铜合金、铝合金

    4.引线框架材料、高精度异型铜合金材、内外螺纹管等精密铜加工材

    5.高性能镁、钛、钨、钼制品及其合金加工材料

    四、化工

    1.炼化一体化及深加工产品

    2.功能性氟硅新材料

    3.高性能阻隔树脂、特种聚烯烃

    4.新型环境友好型涂料、热熔型粘合剂

    5.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新品种及新制剂

    6.酶制剂、纤维素生化产品

    7.新型表面活性剂、高端日用化工产品

    8.高性能纤维

    五、轻工

    1.制革及毛皮加工清洁生产设备、皮革后整饰设备

    2.高档皮革用功能性化工产品

    3.高档箱包

    4.林浆纸一体化(新闻纸、铜版纸除外)

    5.生活用纸、高强度瓦楞纸

    6.包装用高强防潮重型瓦楞纸板、大型纸包装箱、卡扣式可拆装木质包装箱

    7.水性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植物油油墨

    8.生物可降解塑料、汽车用塑料、电子电器用塑料

    9.农用塑料节水器材、耐用(三年及以上)功能性农用薄膜

    10.新型塑料建材、防渗土工膜、工程塑料制品、塑木复合材料、聚乙烯管材及板材

    11.新型塑料包装材料及系列产品

    12.非金属制品精密模具

    13.工艺美术品

    14.高端品牌家具

    15.中高档家用电器、商用电器

    16.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17.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系列消毒剂

    18.轻量化玻璃瓶罐

    六、纺织

    1.多种纤维混纺纱线、高品质纱线

    2.高档纺织面料

    3.高档抽纱、刺绣产品

    4.高档品牌服装、家纺产品

    5.产品用纺织品

    6.新型聚酯纤维及制品

    7.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聚乳酸(PLA)纤维等生物质纤维及制品

    七、医药

    1.创新药物

    2.优质中药材的规范种植、中药标准提取和新型中成药

    3.生物技术药物、生物芯片、诊断试剂

    4.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及代用品

    5.新型药用包装材料、新型医用材料

    八、机械

    1.高端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

    2.超临界、超超临界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

    3.燃气轮机高温部件及控制系统

    4.制冷空调设备及关键零部件

    5.大型石化化工/冶金成套设备、塑料加工装备、新型纺织机械

    6.大型工程机械

    7.特种钻机成套装备

    8.金属板印刷机及配套光固化(UV)设备

    9.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缝制机械及零部件

    10.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11.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

    12.工业机器人

    13.水下潜器及探测观测设备

    14.高压交直流输电设备及关键部件

    15.火力、水力发电设备及关键部件

    16.检测、监测和分析仪器仪表

    九、轨道交通

    1.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城际动车组、城轨车辆制造与维修

    2.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及核心零部件

    3.铁路施工及养护设备

    4.屏蔽门、高铁安全门

    5.铁路供电设备

    十、汽车

    1.乘用车、商务车、专用汽车

    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

    3.高效汽油、柴油发动机

    4.双离合器变速器(DCT)、电控机械变速器(AMT)、自动变速器(AT)、无级自动变速器(CVT)

    5.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安全气囊等汽车关键零部件

    6.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7.汽车轻量化材料

    十一、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1.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2.豪华游艇

    3.船用中速柴油机及其关键零部件

    4.大型甲板机械、船用锅炉等关键船用配套设备

    5.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系统

    6.海洋工程装备维修与改装

    十二、食品

    1.大米、小麦、大豆深加工

    2.水产品深加工

    3.肉类深加工

    4.乳制品深加工

    5.啤酒、植物蛋白饮料

    十三、建材

    1.高纯石英原料及制品、石英玻璃材料及制品

    2.特种玻璃

    3.水泥窑/玻璃熔窑用耐火材料

    4.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保温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材料

    5.新型塑料建材

    6.高纯、超细、改良等精细加工的高岭土/石墨/硅藻土/凹凸棒粘土/石英等非金属矿深加工及制品

    7.直径600毫米及以上超高功率电极、高炉用微孔和超微孔碳砖、特种石墨、石墨(质)化阴极、内串石墨化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