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享誉全国的“苏州模式”——苏州市文化发展考察记(上)
索 引 号:014109779/2012-0005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第18期 发布机构:市文广新局
生成日期:2012-11-07 公开日期:2012-11-2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工作简报。
享誉全国的“苏州模式”——苏州市文化发展考察记(上)
第18期

  编者按:为了抢抓新一轮文化发展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新目标新任务,市文广新局在全系统部署开展“解放思想找差距,凝心聚力谋发展”大讨论活动。日前,局领导班子、机关处室负责人、直属单位党政负责人,以及武、金、溧文广(体)局主要领导,一起赴苏州、无锡两地学习考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感慨和启迪。

  2011年,苏州成为全省第一、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一大批公益性文化设施遍布苏州城乡,真正实现了文化发展成果由市民百姓共享。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苏州结合自身实际,“一团一策”,不搞一刀切,既实现了曲艺遗产的有效传承保护,又实现了文化市场的有效开拓,转制院团年营收突破1000万元。青春版《牡丹亭》等为代表的“苏州剧目”,屡获国家大奖,不仅在全国交流,还走出国门,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历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苏州实现了经济、社会、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成功创造了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的“苏州模式”。

  2011年,仅苏州市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就超过了2。7亿元,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270万平米,人均面积0。24平方米。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位于市区黄金地段,内有苏州美术馆、苏州市文化馆、苏州市名人馆,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总投资3。7亿元,是市民百姓感受和体验苏州文化的最佳舞台;苏州博物馆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是中外来宾了解苏州的必经之站,成为苏州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苏州评弹学校新校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师生人均拥有教学面积排名全国各类学校前列,为营造评弹学习氛围,校园里甚至仿建了一个“拙政园”;苏州图书馆在已有2。4万平方米老馆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新馆总投资超过2亿元。

  在打造文化发展“苏州模式”的过程中,苏州不仅投入大、成果实,更可贵的是坚持规划在前,政策保障,充分调动市民百姓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够切身“感受到、触摸到、体验到”苏州文化。

  全省第一、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苏州坚持从满足市民百姓精神文化的需求出发,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作为苏州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2011年4月,苏州作为全省唯一城市,入选首批31个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名单。今年4月,苏州又以24个指标优、1个指标良,总体督查指标优良率100%的成绩圆满通过文化部、住建部组织的中期督查。在创建过程中,苏州的一系列做法在全国领先。

  苏州创新图书馆运营模式,吸收发达国家经验,实施了“总分馆”运行机制。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建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140个,至“十二五”末,苏州全市将有1个总馆、12个二级分馆、200个社区(乡镇)分馆。

  在全国率先推出“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张家港市先行先试,深受市民百姓欢迎。张家港在原有市、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把其253个村(社区)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955个“文化网格”,并从基层选拔“文化专员”负责管理,使“文化网格”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单元,将全市所有区域、所有群众均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范畴。

  采用品牌化运营方式,统筹实施“群星璀璨”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年均开展各类展演、展示3万场次,惠及群众5000万人次。苏州市群众文化代表队打造的剧目《人间新天堂》,作为开幕首演剧目参加了“大地情深——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晋京展演”。

  “一团一策”、“有保有改”,文化体制改革卓有成效。在满足市民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苏州又在文艺院团的改革上闯出了一条新路。苏州现有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苏州市滑稽剧团(苏州市少儿喜剧实验剧院)、苏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苏州市评弹团、苏州市锡剧团有限公司等5个市直文艺表演团体。在改制中,苏州坚持从实际出发,采用“一团一策”、“有保有改”。苏州市滑稽剧团成建制转入苏州艺术学校,苏州市评弹团成建制转入苏州评弹学校,具有非遗传承保护职能的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继续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具备市场化竞争力的苏州市歌舞团和苏州市锡剧团则转企改制,走向市场。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苏州构建了完备的政策体系,在激发院团活力的同时继续加大保障力度。苏州出台的了《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关于昆曲、评弹长篇书目、优秀少儿剧目演出补贴办法》、《苏州市属文艺院团舞台艺术创作生产专项经费实施细则》等多项政策文件。2011年,苏州市级财政对艺术表演团体的投入达3381万元,对艺术创作的投入达1033万元。其中对已经转企的苏州市锡剧团、苏州市歌舞剧院财政也分别投入了615万元和701万元,同时两个转企院团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创市场,201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突破600万元和1000万元。

  在政策的强力扶持下,“十一五”以来,苏州的舞台艺术呈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了滑稽戏《顾家姆妈》、《青春跑道》、昆曲《西施》、青春版《牡丹亭》等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奖项多达40余次。在打造舞台艺术精品的同时,苏州结合“姑苏文化人才”计划,对符合条件的舞台艺术拔尖人才给予大力扶持。相应重点人才在其退休后可享受苏州市市级机关副处级干部退休待遇。目前,苏州市文广新系统有9人次获得梅花奖,17人次获得文华奖,11人次获得曲艺牡丹奖,1人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库。2011年,苏州对首届文化创新创业领军(重点)人才进行了表彰。对领军人才给予30万元奖励,以及100万元项目资助,对重点人才给予10万元奖励,对引进人才分别给予50万元和25万元的安家补贴。此举有力地调动了文化人才创业、创新、创优的积极性,为苏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